电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4|回复: 1

水电开发平稳前行——盘点2012年水电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7 16: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辞旧迎新。2012年的中国水电,没有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气势磅礴,发展相对波澜不惊。但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波澜不惊的背后依然暗流汹涌:虽然两会期间有好事者试图再次炒作怒江水电开发问题,但终未能形成气候;有关鄱阳湖建闸坝一事再次引发了针对三峡工程是否祸害长江的争论;环保部屡屡出手出台针对水电开发的约束性文件的背后是部门之间权力博弈的结果;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本期水电版盘点中国2012水电行业重大新闻事件,并配发点评,力求继往开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水电行业能精诚团结,在水电事业春天里创造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

□本报编辑部策划 执笔:胡学萃

 1 环保部重拳为水电项目设红线

1月6日,环保部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为水电开发设置了三条底线。第一条底线是法律底线,即禁止开发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区域;第二条底线是公众环境权益底线,环保部表示,水电开发应“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第三条底线是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即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

《通知》中将积极发展水电的原则确立为“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另外,《通知》还强调:水电开发不能触犯公众环境权益、水电开发需“坚持适度开发”。

点评:

环保部自成立之初,就以金沙江中游鲁地拉、龙开口水电站叫停事件给了水电行业下马威。当初“环评风暴”导致的后果,是中国水电事业被迫停滞了近五年之久。水电项目的立项审批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之后,环保部作为水电行业的众多“婆婆”中的一位,无论是与水电行业主管部门的口水仗,还是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抑或是启动绿色水电认证,无疑都加强了环保部门在水电项目审批中的权重。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不假,但如果环保部门借环保之名为部门揽权,就背离了国家推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的初衷,最终的结果将是水电项目沦为部门之间博弈的牺牲品。

 2 “先移民后建设”有据可依

2月7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12]293号文”正式下发《关于做好水电工程先移民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从清查建设征地实物指标、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广泛征求移民意愿等几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没有完成或落实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的,不予审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月29日,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工,作为首个实施“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项目,在开工前已完成了移民安置、环境保护、防洪评价、节能评估等35项专题论证并且获取了批文,前期移民试行工程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开工建设了8个集中安置点,400多户移民已搬迁入住新居,900多人实施了生产安置。

点评:

“先工程后建设”是中国水电与时俱进的产物。有人说,现如今水电工程移民问题,如同城市拆迁改造一样,成为了“世界第一难题”。“先工程后建设”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首提的创造性理念,正表明了有关部门对移民问题的高度重视。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先进理念能否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历来的争端事件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权的博弈在水电行业可见一斑,有些地方借移民问题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导致水电成本雍高、社会成本占电站投资成本比重越来越大、企业不堪重负的现象日趋严重。我们欢迎真正让移民受惠的政策,更希望好的政策能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和落实。

 3 金沙江中游水电解禁迎“开门红”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分别以“发改能源【2012】384号文”和“发改能源【2012】386号文”,核准了金沙江中游鲁地拉水电站(总装机216万千瓦)和龙开口水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

5月9日,大唐观音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

点评: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水电开发的成绩并不理想,因为按照2015年实现2.9亿千瓦目标的要求,一年应开工2000万千瓦,而2011年仅实现1268万千瓦。2012年伊始,水电审批明显加速:仅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就一口气核准了鲁地拉、龙开口、安谷、枕头坝一级和沙坪二级共58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项目。尤为醒目的是,曾经在中国水电低谷期遭遇叫停的鲁地拉、龙开口水电站获得“准生证”,意味着金沙江中游水电全面解禁,也标志着中国水电项目核准提速。 

 4 “两会”基调:积极发展水电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为今年水电开发定调:“积极发展水电,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2012年“两会”前夕,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也明确,要通过注资、补助及重组增加水电站等方式支持水利融资平台整改和融资。

3月8日,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优先开发水电,实行大中小开发相结合,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

点评:

此次“两会”针对水电发展的提法,在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基础上更加明确了水电发展大政方针和总基调。年初,国家能源局也明确今年要力争新开工水电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57%。这都表明“十二五”期间水电发展将更受重视,大力发展水电成为大势所趋。

5 两水电项目争议中开工

3月29日,重庆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在一片争议和反对声中高调开工。

10月29日,历时6年争论的丰满大坝重建工程正式开工。

点评:

这两个工程一直争议不断。小南海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对于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造成毁灭性影响;丰满大坝重建争议焦点则在于重建方案与除险加固方案的经济性比较。人们众说纷纭背后引发多种猜想,褒贬不一,其中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工程信息的不对称,有关方面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导致社会舆论从最初的正当疑问发展到后来的以讹传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今后的水电工程上马理应做到更加公开透明,水电行业也应在以更宽广的胸襟接纳不同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及时向外界披露信息来获得公众的客观认知与理解。

 6 三峡发电工程全面“收官”

7月4日,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经过10多年的安装、调试,三峡电站全部机组投入运行。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包括左岸和右岸电站2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地下电站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电源电站2台机组(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

点评:

从2003年7月10日三峡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至最后一台机组投运,历时近10年,这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2010年首次蓄水至175米之后迎来的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从此,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发电效益,每年将10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输送大半个中国,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且为全世界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

7月7日,国家能源局以“国能新能【2012】200号”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规划,为实现2015 年、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 4% 、15% 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水电应新增投产7400 万千瓦,开工1.2 亿千瓦以上,水电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规划》对水电开发提出要求:合理布局,加强前期设计。关注民生,做好移民安置。保护生态,重视环保工作。加强管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进,适时调整完善。

点评:

水电“十二五”规划是在我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降低40%-45%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截至目前,中国水电从体制机制、开发程度、装机规模、工程技术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期。作为水电行业主管部门,一方面面临的是减排压力,另一方面要应对来自新形势下的环保移民方面提出的高要求,还要解决中国在西南部地质复杂条件艰苦地区提出的工程难题,发展之困难程度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这个“十二五”规划是否能如期实现,最关键的一点,水电开发责任重大,关系到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还是应该谨慎再谨慎。

 8 中国水电海外风波折射“走出去”困境

12月1日,大唐柬埔寨斯登沃代水电站发生冲沙底孔挡墙破裂事故,被媒体炒作为裂坝和溃堤。

而在此前的9月3日,尼日利亚大使公开质疑中国建水电站能力。5月31日,媒体报道称中国伊朗水电项目被伊方取消。1月28日,29名中国水电七局员工在南苏丹遭反政府武装劫持。

点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的中国水电,海外项目屡遇风波、动辄得咎的背后,是中国水电“走出去”的困难重重。

针对海外业务的特殊风险,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水电有必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风险管控体系,涵盖风险事件的防范预控、跟踪监控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水电企业在加大对外国政府、议会公关力度,降低政治风险的同时,更应该了解所在国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尊重当地人民的民族和宗教习惯,增强与当地老百姓的沟通能力,加大在所在国的正面舆论引导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9 世界首批2台8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

10月19日18时,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实现首批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目标。这两台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它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80万千瓦水轮机组正式开始接受时代和历史检验。

而在此前的 8月9日,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00MW水力发电机组研究”通过科技部验收。

点评:

技术是工程的根本。2010年中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中国因此成为水电大国。从三峡“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开始,我国逐渐掌握了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此次世界首批单机容量为80万千瓦的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正在实现由水电大国向水电强国的转变。未来我国还将向单机100万千瓦进军,不仅是数量上的升级,重头戏还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水电强国。

 10 西南水电基地迎投产高峰

2012年岁末,西南水电基地捷报频传:

11月30日,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境内、被誉为“双星”之一的雅砻江锦屏一级全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305米)下闸蓄水。

今天,12月31日,“双星”另外一座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在此之前的9月6日,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华能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0月31日,历经三年多的分期蓄水,华能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首次蓄水至设计的1240米高程,总库容达到150亿立方米。

点评:

这些电站的顺利推进,标志着西南水电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投产高峰,中国水电在“十二五”末实现2.9亿千瓦指日可待。
发表于 2013-1-7 23: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haoxiaoxiaheh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力建设网站 ( 苏ICP备1603097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22:35 , Processed in 0.1947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