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0|回复: 6

[研究报告]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vs中型风力发电机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16: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ysamson 于 2009-6-1 09:59 编辑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vs中型风力发电机组



本文是对目前国内风电行业盲目追求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点评和对中型风电机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的论证:

1, 尽管国家鼓励大型风机,但大型风机科技消化和工艺准备的时间还很长
从国家发改委今年1至7月份批准的风电项目来看,风电的投资今后还将加快。数据显示,国家今年前7月发改委共核准了222.45万千瓦大型风电项目,是2007年底全国累计装机600万千瓦的37%,预计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会再次刷新记录。从风机单机容量来看,除了东海大桥桥上风电示范项目外,其余风电场“统一”采用1.5MW风机,兆瓦级风机将成为未来大型风电场的主流机型。不但如此,国家政策还在财政补助上都倾向于单机容量为1500KW以上的风电制造企业。
如果说国家在2005年出台新能源法是非常科学的话,这个鼓励大型风产业发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国家土地资源尽管很多,但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风场土地资源上装机单机容量越大,总装机和年发电量也相对越大。国家决策者更考虑中国是站在西方风电发达国家的基础之上的,风电科技不应该太落后他们。西方风电大国目前主流机型都在1500KW或者更大,所以中国也应该从这个起点起跑。
但国家只是一个政策的制定者,不是政策永远的执行者,并且在很多时候制定政策并不一定都科学。了白的说,在制定鼓励大型风机的政策上并不一定科学。西方国家大型风机是过去20多年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是20多年失败和经验的总结。中国以政策的方式来缩短这20年的差距,凭空假设自己的能力是不科学的。一个国家可以金钱在很短的时间买别人领先的风电制造技术图纸,但绝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别人的风电制造工艺。这个应该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达到别人的工艺水平,并且应该是一步一个脚印。
德国发展得最好的风电整机制造商是ENERCON,她一个公司就占据了德国市场的40%的份额。该公司从1984年成立以来就经历了单机容量分别为55KW,80KW,300KW,800KW,900KW,1500KW和2300KW的机型。其中800KW,900KW和2300KW机型是该公司目前在全球市场主打机型(批量生产产品)。该公司在近5年开发的4500KW和5000KW的机型仅仅只是寥寥几台样机阶段,始终还没进入批量生产。
德国风电领头者都是这样一步一步从小到大这样走过来的,难道我们中国企业拿着别人的图纸就能在科技消化和制造工艺上在瞬间上就能创造工业制造的神话吗?!
中国从事风电还是新生的婴儿,需要时间去陪育,美国多年前就能太空行走,而很多其他国家不能,包括中国还在太空初探中,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不学美国直接上天行走,而还是从神1到神7的过程,原因很简单,就是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只有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走实。中国很多企业希望一口吃成胖子,盲目追求技术先进,功率最大等忽略了技术水平、消化能力和配套情况等,导致时间和策略失败,国内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好几家。

2, 国内大型风机繁荣是侧面,虚荣是其正面
中国国有发电企业比如国电,龙源等企业可能有下面的原因而优先先用兆瓦级大型风机: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政策,根据政策,发电企业应该有至少一定比例的发电量来自于新能源(比如3%或者7%)。为完成这一政策目标,选用和装机单机容量越大越好。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业内普遍赞同风电设备行业今后将迎来行业的高峰期,这种趋势让众多的兆瓦级风电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也是近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风电业务能够获得大量兆瓦级订单的主要原因。风机机组制造企业,比如华锐风电和东方汽轮,都想在现在这个中国规模发展风电的历史起步阶段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都想尽可能的接单出售自己的产品。
难道在这么快的时间内一个公司年产达到100台甚至300台以上就不存在质量隐患吗?事实上的确是国产兆瓦级大型风机的确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和隐患。比如很多装机后不能并网发电,还有就是发电机被烧,轴承承载受到威胁或者变速箱漏油,因为这些大型配套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整机系统开发商要求的部件质量的。
由于近些年国内涉足风电企业太多,而且都是购买外国的技术来生产的,产品下线后很短时间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且签下巨额订单,没有经过充分的测试,风机质量很难保证。事实已经证明了,现在有一些国产兆瓦级风机已经出现问题了,达不到标准,返修率很高,如果这些风机投入生产,隐患很大,对企业来说,未来的维护成本都会吃不消。
除开质量意外,风电制造成本也让风电制造商的大额订单成为了虚荣。由于目前国内整机商使用的部件要么是国外直接进口的,要么就是使用装机后维修成本很大的国内产品,所以他们的制造成本都很高的。从金风科技的半年报数据来看,上半年该公司的1.5MW风机的毛利率是14.78%,只有750KW风机28%的毛利率一半左右。一位知名券商分析师说:“金风科技兆瓦级风机的国产化率还是很低,关键零部件和其他风电企业一样,得依靠外部采购,成本根本下不来。”金风科技也坦承,兆瓦级产品2008年开始大批量投放市场, 产品工艺成熟、零部件供应商产能增长与稳定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来看兆瓦级风机盈利的空间很小,如果加上风机还有一个维护成本,出厂时的毛利率只是账面的盈利,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上了风电场,维护成本会将相当高,到时利润为零甚至亏损都有可能。

3, 中型风机对中国来说相对成熟
风电制造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要看风机技术的成熟度和配套部件的国产化率,目前来看兆瓦级以下风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金风科技公司于1997年与德国JAKOBUS公司签订技术使用合同,引进600KW风机制造技术。1998年正式开始生产国产率33%的风机。2001年金风科技购买德国REPOWER公司750KW定桨失速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从1997年这个时间点计算起,中国中型风机制造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除开金风科技以外,浙江的运达也引进了德国的750KW技术。这两家中国公司在中国已经生产出4000台左右的风电机组,这给中国风电配套企业很好的风机部件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比如重庆齿轮,在前期给金风配套上就存在很多质量问题。近几年这一质量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变。除开变速箱以外,轴承,叶片,主轴,电机等国产配套产品都因为这两家风电系统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成熟发展。
850-1000KW机型在风机最决定性的部件-叶片上与750KW机型不是大跨越,比如850KW是使用的27-28米的叶片,750KW是使用的26米叶片。所以在机械受力和传动上,850KW机型和750KW机型不会有天壤有别。也就是说,850KW机型对750KW机型在配套的部件上只是站在后者的基础上一小步的向前。比如德国FLENDER齿轮公司为850KW开发的变速箱只是在该公司750千瓦变速箱的基础上做了小的改动。所以,国内为850KW机组部件的配套基本具备,850KW机组在国内的配套部件上基本成熟可靠。

4, 国内国外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国际国内目前的风电机组销售情况看来,中型风电机组仍然还有广阔的市场。一是中国复杂的地形条件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还需要使用小机型,比如在山区等交通不太便利的地方。前不久并网的湖北九宫山风场就是16台850KW风机建成的。云南规划的100万千瓦的13个风场就是规划的850KW机型。重庆武隆风场也是选用单机容量为850KW的风电机组。第二,目前小机型还是主流机型,去年在中国拿到数笔大单的西班牙GAMESA公司主要还是750机型,金风去年的31亿销售额中,1500KW机组才占16%,而84%的销售额都是750机组实现的,与2006年相比增幅超过100%。那些欠发达国家比如墨西哥在外来的数年内还是会使用中小型风机的。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比如非洲,那里起吊设备只能服务于中小型风电机组的安装。就是发达的意大利,那里山区地区目前也只能安装中型风电机组.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3-18 22: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太好了,分析的很透彻啊,交个朋友吧
发表于 2009-3-19 09: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也是逐步成熟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风电最重要的是赢利,变流变桨等一系列电控设备都是进口.兆瓦以上的机组后期的维护成本会很高,我们所做的仅仅是一个低附加值的总装.特别是华锐直接用3mw的样机投入商业运行,后果很可怕.不过所有的一切都由国家买单.期待着风电行业的大萧条吧!
发表于 2009-3-19 13: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不错,顶下;
发表于 2009-3-19 16: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6: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有什么可以推荐的风电资料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力建设网站 ( 苏ICP备1603097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9 12:24 , Processed in 0.1989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